当前位置>首页>《大道归宗》> 《大道归宗》(解析《道德经》中的修行法脉
 
《大道归宗》(解析《道德经》中的修行法脉)第五章
已有 3470 人浏览  发布时间:2024/3/29

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本章接上文中对于修炼者见道后的功态,和在道中的进一步开悟,而对生活环境的天地自然有了返本归源的认知。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易经》和《黄帝内经》中对地球物理的解释基本一致,即木为生发之气,火为荣显之气,金为敛降之气,水为闭藏之气,土就是地球本身,是为平衡之气。上面四种气,在春天木气生发,生长万物;夏天阳气荣显,万物开花蕃秀;秋天向外扩张的大气由高空向内缩敛,万物结出果实后慢慢凋落;冬天阳气闭藏入地球之内,生机尽绝而重新孕育。

 

修炼悟道,其中悟道是伴随始终的。在整个修炼过程中,要经过无数次的开悟,才可以达到道的终极真理。修炼者在道中初步静定,观察到天地在五行气的作用下,万物有生有灭。天地既不因它们生发荣显而兴奋,也不因它们凋落死亡而悲伤。道掌管着五行气的运行规律,就像在天地间有一个大风箱一样,把五行之气源源不断地鼓动出来。看上去空空的,虚而不屈,就是空,但是有内在的运动作用;看上去是空的,但是力量却很大,而且根本不能使之屈服或逆转。“动而愈出”,它在不断地运动变化,一切世间万物的生存状态随之而改变,好像魔术师天女散花样的表演,真是神奇而妙不可言。

 

所以天地无所谓那些世俗道德观念中的君子那样夸奖的天生有仁爱之心,天地是无心的。而圣人懂得了道生化万物的规律,也没有必要因为万物的生灭而产生情绪上的变化。道家的庄子,其妻亡故他却在家中击缶而歌,就是懂得了道化的规律而顺应天地的旷达心态。

 

中医论疾病有内伤七情,外感六气的说法。七情即是喜、怒、忧、思、悲、恐、惊,六气指的是风、寒、暑、湿、燥、火。大喜伤心,大怒伤肝,大悲伤肺,忧思伤脾,大惊猝恐伤肾。外感的六气,人们因为感到不适会增减衣服,或更换所处的环境等进行躲避。而且外感之邪,由外而内,多是先伤肌肤,后到内脏,要时间很久才能中伤到人的精气神。而内伤七情则不同,七情分伤,直接从人的神伤起。神是人体阳气的中心,是从内伤到外的,而且无药可治,只有靠自己的开悟和思想包袱的放下才可以解脱,不然此内伤将一直煎熬,致人死命而不知。许多重大的疾病都是因为人的精神上受到刺激而免疫功能迅速降低,才发生恶变的,而更多的癌症病人则是在知道自己得了癌症后给吓死的。

 

对于见道后的修炼者,老子通过描述天地万物在一个像大风箱一样的五行气的推动下自行生灭,而让修道者放下产生七情的原有观念。既不仁,也不因仁而于万物生灭中喜怒,坦然面对宇宙中的自然规律安心修行。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中,就是中道。何为中道?即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增不减,不垢不净的道之本来。如果说道之本来是虚无,是空,是没有思想的零态,那么温度为零上的水和零下的冰中和,正好在零度的冰水混合状态就是道,这个道就是没有人为的多少、大小的概念而处于零点的位置,太过、不及皆为失道。

 

那么对于生活在后天五行运动的世界中的事物,都是道的显化,即“大道散而为五行”。已经有了五行生化如何守住中道呢?须知五行升降出入,表现的就是阴阳的消涨,阴消则阳涨,阳消则阴涨,一个太过另一个则不及。中道是阴阳消长中的对拆、对解的衡态,就是零态。打坐的时候,怎样算是零态呢?佛家讲止观,散乱了修止,昏沉了修观。意识散乱向外走神时就用止念的心法,意识昏沉向下落时,就用观想的心法。道家则是在上下丹田间调整意念,散乱时向下一点,昏沉时向上一点,找到那个既不昏沉又不散乱的中点,就近乎于道了。这个可以中道的功态内景概括起来,就是大脑中清醒却没有杂念的那个状态,像一面镜子,明亮清澈,什么都清楚却什么思想也没有,对外事外物也不产生反应。

 

道永远处在零态,道家有一名词,即缘法。依缘法行事就是事来则应,如镜映物,映而不住,过后不留。

 

对于一个修道者来说,除缘法之外的动作和语言都是多余的,即所谓“多言数穷”。

 

数,即术数。是指道化生为五行后,五行运动变化的规律;也就是道生万物,万物各自的运行规律。《易经》有云:形而上者为之道,形而下者为之术。术是道的起用,术的起用不能背离道的原理。术在有形有像的世界里依五行法则运动,这些运动最后会断灭而重归于道,所以在术的研究和运用上要适可而止。一切术皆是道变化的幻象和泡影,过分沉迷就会留恋红尘而失道。依缘法去研究运用,无因缘去研究术就是贪痴之心的表现。

 

因此数是对于术的一种合于道法的量化上的规定。比如你要打坐,时间多久合于中道?要有个数量。进行体育锻炼,什么样的运动量会有最好的结果?也要有数。有了量化的标准,就不会出现太过和不及的问题。凡事多和少,太过不及皆为失道,修行打坐也是如此。佛家讲止后要修观,观后要修止,惺惺寂寂要会自行调换。道家对于实修时的技术上的数量标准更是具体而详尽,比如《周易参同契》上讲的修炼功法,时时处处要和易经的数理结合,以符合天地阴阳转换的规律才能得到最好的结果。

 

老子在其一生的修行中,因为明理悟道,对于天地之间运动变化中的数理规律当然是掌握运用得得心应手。然而为道不是为学,不是为了去做什么世间事,何况人的一生是有限的,把时间浪费在这些琐事上并没有多大意义,适可而止才是明智的。所以他告诉后学之人,不要对于身边的这个自然天地有太多的研究和观察,过分了就会损耗自己的道性,守住中道才是关键。                              

 

既然这个天地不仁,我们又何必穷究其理,空耗一生呢?

上一条: 《大道归宗》(解析《道德经》中的修行法脉)第六章   下一条: 《大道归宗》(解析《道德经》中的修行法脉)第四章
留言评论
 

相关搜索:龙口王超易学中医网  
地址: 龙口市黄城中心街北侧龙鼎广场A座101号王超养生会所  电话: 13287459698 后台登陆
版权所有: 王超易学中医网   Copyright (C) 2010-2024 lkwangchao.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制作:亿商网络